UCPI 자료실

[2015.06.22] 讓諸神友好於太平島

  • 김흥규
  • 2016-01-12
  • 914

 

财团法人 (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讓諸神友好於太平島

作者:石之瑜 ( 2015年6月9日 10:20) 關鍵字:南海主權爭議 海上精神文明 太平島

 

南海風雲急,美中兩強並不相讓,軍事接觸恐將更為頻繁。台北無緣參加這樣的激烈折衝,是福是禍,應設法操之在己。前此,朝野各有零星因應,或提出和平倡議,或釋放拋棄主權的氣球,不一而足。整合思路,盱衡局勢,刻不容緩。

分享 超越主權第一步

台灣擁太平島,並已擴填,以增其功能。近年北京積極填海,青出於藍,後來居上,引發側目,北京則以中國較各國遲了30年為由,自認合理合法,何況並無阻撓國際通航,外界無權置喙。但北京不能取信國際,實是缺乏互信所致。而建立互信仰賴氣氛與實踐,在北京與諸爭議國間,及北京與華府間,如緣木求魚。 台灣沒有遭遇激烈衝突,台菲透過美國為共同領袖而自制。台灣沒有侵略者名聲,身處主權舞台外,免受針鋒相對之苦,反使太平島暫免風暴,畢竟各方沒必要將台灣推擠到對方,即大陸。台菲爭議時,台灣各界盼大陸教訓菲律賓的情緒,已見端倪,這引發美國警惕,才有台灣拋棄南海主權,以利美國統籌之呼籲。 台灣雖不在爭議現場,厥為優勢,因台灣在外界眼中不是野心的主體,甚至是野心的客體,所以台灣採取的行動出於真實自衛,不出於擴張勢力。不過,台灣不能從事正式外交折衝,就表示無法改變現狀或推翻規則,以致南海和平倡議淪為口號,淪為對內宣傳。 對於想超越主權爭議卻苦無出路的各國,台灣自不須羨慕,而可將太平島重新整理,根據台灣超越主權的生活,以及已然形成的文明薈萃實踐,與諸國分享。分享就是超越主權第一步,因南海諸國爭議的重要癥結,就是擔心資源被獨占,或航道被控制。而物質利益分享的深層,則是精神文明的分享。

海上精神文明補給站

太平島已有大王廟與天后宮,事實上,南海諸島各有神祇,除媽祖外以土地神為普遍。但歷史上曾發生殖民母國或各國人民毀廟造廟的例子,將道教的神改奉他們熟悉的本地神。有自己的神就讓人心安,這是南海諸國共有的宗教文化,如果諸神和諧,則奉神的子民較能和樂相處。太平島正有這樣一種禮敬諸神的環境,若化身為「諸神跨國供奉友好供應站」,無異開啟了一種超越主權的互動模式。 諸神在軍事設施中並存,早有先例,以建築形式而舉世聞名的美空軍官校禮堂,就是諸神共處,因為美軍大量招收少數民族兵員,空軍也不例外,便在基督教與天主教外,提供猶太教、佛教、伊斯蘭教及其他宗教禮拜場所。試想,大陸若在島礁上設中、越土地神,並懸毛澤東與胡志明像,寧非開放友好的和平訊息? 從太平島開啟一個海上精神文明的友好補給模式,對目前劍拔弩張的形勢,或產生轉念的效果。

(作者為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1040609 本文刊登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http://www.npf.org.tw/post/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