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PI 자료실

[2015.03.23] 达巍:新型大国关系概念认知差距仍大

  • 김흥규
  • 2016-01-07
  • 914

达巍:新型大国关系概念认知差距仍大

신형대국관계개념에대한인지적차이가여전히크다

20140922 18:04 来源于 财新网

  财新记者 张帆

  20136月,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加州峰会呼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一年多过去,中美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上行进得如何?

  919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与全球治理首届论坛主题聚焦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贾庆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国防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原所长、海军少将杨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达巍现场对话并回答观众提问。

  

以下为达巍发言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由当时还是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于2012年年初访美时提出,20136月习奥庄园会达成共识。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美关系起起伏伏,去年6月以来扭转了2011年之后的紧张态势,一度看好,然而11月底中国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国反应强烈,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今年年初围绕东海、南海、钓鱼岛问题多次博弈,直到今年6月再次稳定下来。奥巴马总统今年11月将访华,因而下半年两国关系预期应当比较稳定。

중미신형대국관계는당시에국가부주석이었던시진핑이 2012년초에방미했을때제의했으며, 2013 6월중미정상회담에서공통된인식을갖게되었다.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在过去一年中有所进展,表现为美方接受并使用这一术语,这在过去并不多见,但两方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差距仍然巨大。

首先在内涵方面,习近平提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三句话,中国方面也就此做了很多阐释,但美方并没有接受此种说法,甚至对用几句话来表达一个概念根本没有兴趣。在这三句话中,美国私下表示同意“不冲突,不对抗”,认为应当避免崛起国与守成国的矛盾,但具体而言美方更多着眼于危机管理,中方更希望解决矛盾出现的根源,美国对此不太积极。对于“相互尊重”,美方完全不接受,认为中方会利用这句话强压美国在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让步。对于“合作共赢”,美方与中方关注的议题也并不相同

시진핑이불충돌불대항, 상호존중, 협력상생”3 마디를제의했다. 미국측이상호존중을완전히받아들일수없는이유는중국이이말을빌미로중국의핵심이익에관련된문제에서미국에게강제로양보를요청할까봐였다.그리고협력상생에관한미국과중국이관심갖는의제가서로다르다.

总之,在对“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的理解方面,双方差距很大。原因是,中美之间疑虑很深,不愿轻易接受对方提出的概念和观点。另外,美方担心,中国会像过去用《中美联合公报》要求美国停止对台军售一样,使用新的共识来对其施加压力。其次,中美两国战略文化不同,中国人习惯先谈大概念,美国则习惯先谈细节。最后,由于以往都是美方主导,可能不太容易接受中方主动提出概念。

신형대국관계라는개념을이해하는데아주큰차이가있다. 그까닭은중미간의불신이아주깊고상대방이제안한개념과관점을쉽게받아들이고싶어하지않기때문이다.

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是,“中美新型大国观念”缺乏国际关系的理论支持,这一概念与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关性并不明确。传统现实主义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其他国际关系理论中可能并不受到关注,核武器与相互依赖可能也对国际关系的以往规律有所影响。“不冲突不对抗”有更多经验事实,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可能更需要理论支持,尽可能少地从愿望和道德感召的角度来讲,也许更有讨论的意义。如果学术界不加以研究,这些概念可能很难加以推进。

중미신형대국관계는국제관계의이론적인지지가결여된다. 이개념과국제관계이론의상관성이명확하지않다. 학계에서연구하지않는다면이모든개념들을추진하기가어려울것이다.

未来两年,民主党的中期选举形式并不乐观,奥巴马在内政上不太能取得成绩,因此更有机会、更可能将精力投在外交上。两国关系中,有一些框架性的合作如果在这两年中能够取得进展,将对未来的两国关系大有益处。其一是BIT的谈判,如果能在美国本届政府任期内将这一协定的文本谈完,下一届政府时再去推进通过,将是一个很大的成果。其二是军事领域,《重大行为相互通报机制》、《海空行为准则》,都是相互信任措施,也在推进。最后,政治上中美两国元首应当尝试建立年度的、较长时间的深入会谈机制,由于中美关系特别复杂,需要领导人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免“漂移”,如果这种会谈能够形成惯例传到下届政府,将是很有益的机制。

财新网

 

http://opinion.caixin.com/2014-09-22/100731843.html

 

 

(台湾)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http://www.npf.org.tw/post/3/14853

穩固政權 習近平遠勝歐巴馬

作者:曾復生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安组顾问) 2015.3.19星期四 16:36)

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茲曾經建議,歐巴馬應與習近平保持密切關係,因為習對共軍的掌握遠超過胡錦濤;英國《經濟學人》認為,習近平是接續毛澤東、鄧小平後,第三位政治強人。但是,近來國際戰略圈湧現最熱議題,就是探討習近平政權到底穩不穩,頗耐人尋味。

美國中情局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優勢不再,2015年經濟成長率可能連保六都有困難,而且還將面臨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製造業轉型瓶頸、失業人口爆增、房地產業泡沫,以及地方債失控等風險。一旦大陸經濟成長動能停滯,勢必會衝擊習近平的權力基礎。不過,習近平、王岐山與劉雲山組成的「反腐鐵三角」,成功拉下薄熙來、周永康、令計劃、徐才厚等大老虎,甚至拒絕江澤民電話關說,凸顯習近平地位漸趨穩固。  

習近平在鞏固領導地位的同時,大陸內外環境正出現結構變化新形勢。因此,習設置中共國安委與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並親自領軍積極應對。近來連續發生疆獨恐怖攻擊事件,已讓習近平把反恐提升到國家安全議程;今年「人大」通過維穩經費更超過國防預算。習近平若無法發揮治理能力,應對龐雜挑戰與難題,未來數年大陸出現變動狀況恐趨頻繁,並可能與美歐日聯手圍堵中國格局,同步對習近平政權構成壓力。

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達3.8兆美元,而且還持有9%美國國債,成為美國最大債權國。但是,大陸國民平均所得約7000美元,經濟增長依賴能源、資源進口與國際市場需求,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成為投資貨幣;同時,大陸國防關鍵技術自主性不足,先進戰鬥機的發動機還要靠進口;此外,在網路資訊關鍵領域,仍要仰賴美國硬體與軟體大廠。顯示,諸多關鍵弱點仍將威脅習近平政權穩定。

為應對挑戰並營造有利經濟發展內外形勢,以厚植權力穩定基礎,習近平正積極執行8大領域國安戰略包括,一,運用「穩增長、調結構、反貪腐」等措施,鞏固政權與經濟穩定;二,均衡發展與各大國關係,做大做強新興國家互惠合作;三,經略歐亞大陸,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第四,強化軍隊實戰準備,建立國防關鍵科技自主,增加戰略威懾力與反恐能量。五,扶持戰略產業與自主品牌,推進周邊經濟合作機制與自貿區建設,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權,實施國企「走出去」戰略;六,確保網路主權,強化從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到打擊犯罪的網路管理能力;七,打造中國核心價值觀,主動應對西方價值觀並營造優勢地位;八,保障公共衛生與食品安全,預防與有效處置重大疫情,防止極端氣候與重大自然災害引發嚴重破壞。這8大領域深化改革持續能量與政績,將是支撐習近平政權穩定關鍵。

整體而言,習近平在今年「人大」與「政協」兩會強調,將積極創造區域均衡發展的小康社會,減少國家發展關鍵弱點,並厚植政權穩定基礎,但是任務依然艱鉅。不過,相較於歐巴馬面臨共和黨主控國會局面,甚至連總統外交權都受到挑戰,以及聯邦政府18兆美元國債超過法定舉債上限,需靠國會通過「臨時支付方案」紓困,才能維持正常營運窘境。習近平政權顯然要比歐巴馬政權穩。

(本文刊載於2015.3.19 中時A17版)

http://www.npf.org.tw/post/3/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