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 朴大赞教授共同研究组查明了胎盘发育的后性遗传因子

  • 2020-09-24
  • 5648

2020-08-10

    由我校朴大赞教授参与的共同研究组发现了阻止胎儿生长和营养供给基础的胎盘发生干扰的新线索。发现了胎盘发育的重要新因子,有望成为初期胎儿生长及营养供给的新线索。

  

    由朴大赞教授(生命科学系)参与的共同研究组发表了对胎盘发育的后性遗传因子的研究成果。 这一研究成果于731日刊登在生物学领域国际学术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impact factor:11.501IF%=4.882》。

  

  论文的题目是《The chromatin-binding protein PHF6 functions as an E3 ubiquitin ligase of H2BK120 via H2BK12Ac recognition for activation of trophectodermal genes》。 首尔大学白圣熙教授、江原大学教授李志敏参加了共同研究组。

  

    共同研究组在胎盘发生过程中,从胚盘胞的营养外胚叶中发现了被称为"PHF6"的后性遗传因子功能的重要性。 胚泡是球形细胞团,由内部的胚胎干细胞和围绕它的营养外胚叶构成。其中,营养外胚叶与胚胎形成胎盘,在营养外胚叶的分化中,厚性遗传因子起到重要作用的事实此前并不为人所知。

  

    对此,研究组通过新一代碱基序列分析法"mRNA-sequencing"基因体学分析,确认了去除PHF6厚性遗传因子的胚胎干细胞中,胚盘胞的形成及胎盘发育出现异常。

  

    PHF6是认知希斯通变形的厚性遗传因子蛋白质。研究组确认了PHF6能够识别缠着DNA的希斯通蛋白质的化学变形(乙酰基),并把尤比奎丁蛋白质追加结合到希斯通上。通过PHF6Histone变型,可以调节胚泡中的营养外胚叶遗传基因的出现。

  

    研究组表示:"并不是改变代代相传的DNA碱基序列,而是通过几天内分解后重新合成的希斯通蛋白质的变形,从后遗传学角度出发,可以调节胎盘的发生过程。

  

    此次研究由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和韩国研究财团推进的领导研究支援事业、理工学个人基础基本研究事业、新进研究支援事业等支援进行。

  

(注:本文出现的所有人名均系音译